薄熙來案,“打老虎”警示意義重大
涉嫌受賄、貪污、濫用職權(quán)犯罪的薄熙來案正被提起公審。在濟南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中,對所涉嫌三罪分別使用了三個重量級的句子:“數(shù)額特別巨大”“數(shù)額巨大”“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,情節(jié)特別嚴重”。
黨的十八大后,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向腐敗亮出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,先后多名副部級官員因貪腐落馬,彰顯了黨中央懲治“老虎”、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。此次薄熙來被提起公審,再一次證明了黨紀國法面前沒有特殊公民,違法必究、貪腐必懲。
薄熙來曾經(jīng)位居要職,然而他不能自警,肆意妄為,以權(quán)謀私,包庇縱容犯罪,走向了黨和人民的反面,成了一個違紀違法的腐敗“大老虎”。公審薄熙來,將其罪行曝光于天下,眾望所歸、民心所至,是中央“打老虎”的一個有力舉措,是對以往政策的再度落實和強化。
開展反腐工作需要“老虎”、“蒼蠅”一起打,不能因“蒼蠅”數(shù)量多而放棄,更不能因“老虎”身居高位就退縮,但是,“打老虎”以儆“蒼蠅”的警示意義更為重大。公審薄熙來,中央的做法體現(xiàn)了懲治腐敗、正本清源的決心,讓人民看到了中央塑造鐵一般黨員干部隊伍的氣魄,更是給那些“蒼蠅”一次響亮的警告:勿伸手,伸手必被捉;勿害民,害民必嚴懲。
公審薄熙來,足證法治化進程的道路不能走回頭路,更不會讓個別人的“特殊”阻斷前行的方向。一切超越法律規(guī)定的不合法行為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,把權(quán)力關(guān)進“籠子”里、用法律嚴懲危害社會和人民的“老虎”,這個“籠子”不因任何人的職務高低而發(fā)生變化。當任何人企圖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權(quán)謀取私利時,都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。
- 薄熙來案一審將擇期宣判 公訴人稱必須依法嚴懲
- 薄熙來:打王立軍是這輩子第一次打人 王立軍鼓膜穿孔
- 公訴人證據(jù):薄熙來打罵王立軍 嚴禁重查"11.15案"
- 薄熙來質(zhì)疑王立軍作證 法官:你申請的(圖文)
- 公訴人:王立軍遭薄熙來打罵等證詞可作定案證據(jù)
- 薄熙來案庭審進入第四天 對王立軍證言進行質(zhì)證
- 旁聽學者:薄熙來濫用職權(quán)事實清楚證據(jù)充分
- 公訴人:薄熙來沒有自首、坦白、檢舉揭發(fā)的情節(jié)
- 王立軍與薄熙來當庭對質(zhì) 講述叛逃美領(lǐng)館始末
- 薄熙來:因我有外遇谷開來賭氣帶兒子赴英上學
信息首發(fā):薄熙來案,“打老虎”警示意義重大
薄熙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