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飛機延誤15分鐘可要求賠償 還有更多規(guī)定
《航班正常管理規(guī)定》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。文件規(guī)定飛機延誤15分鐘可要求賠償,航空公司自身原因,包括機務維護、航班調配、機組等造成航班在始發(fā)地延誤或取消,航空公司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。
據(jù)晶報消息,2017年起飛機延誤15分鐘就可要求賠償!那么,你知道什么情況下算航班延誤?飛機延誤怎么賠償嗎?下面小編就為你慢慢解答!
2017年乘坐飛機新規(guī)施行
每次坐飛機的時候,最不愿意聽到的一句話,大概就是“我們抱歉地通知您,您乘坐的××××航班延誤。”
交通運輸部今年發(fā)布了《航班正常管理規(guī)定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定》),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。這是民航局第一部航班正常管理方面的規(guī)章。
那么,明年坐飛機有哪些事兒你必須知道?
1、天氣等原因導致延誤,食宿費用自理
《規(guī)定》指出,從2017年1月1日起,由于天氣、突發(fā)事件、空中交通管制、安檢等非承運人原因,造成航班在始發(fā)地延誤或取消,承運人應協(xié)助旅客安排食宿,費用由旅客自理。
2、自身原因導致延誤,旅客食宿由航空公司負責
《規(guī)定》指出,航空公司自身原因,包括機務維護、航班調配、機組等造成航班在始發(fā)地延誤或取消,航空公司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。航班在經(jīng)停地延誤或取消,無論何種原因,航空公司均應負責向經(jīng)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務。
3、什么情況下算作航班延誤?
1.超過15分鐘就算延誤
“航班延誤”,是指航班實際到港輪擋時間,晚于計劃到港時間超過15分鐘的情況;“航班出港延誤”,是指航班實際出港撤輪擋時間,晚于計劃出港時間超過15分鐘的情況。
《規(guī)定》不僅明確了超過“15分鐘”就算是延誤,還明確了什么是“離港”,什么算是“到港”,飛機在機場滑行也算時間。
2.進機艙干等算“機上延誤”
航班飛機關艙門后至起飛前,或者降落后至開艙門前,旅客在航空器內等待,超過機場規(guī)定的地面滑行時間,就算是“機上延誤”。
3.購票時應告知旅客是否補償
航空公司應當明確航班出港延誤及取消后,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;若給予補償,應當明確補償條件、標準和方式等,并在購票環(huán)節(jié)中明確告知旅客。
4.30分鐘內必須通報延誤和取消情況
發(fā)生延誤后,航空公司要在30分鐘內告知旅客航班延誤或者取消信息。發(fā)生機上延誤時,要每30分鐘向機上旅客通報動態(tài)信息,機上延誤超過2小時(含)的,應當為機上旅客提供飲用水和食品。超過3小時的,要在安全允許的情況下,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。
4、如何獲知航班延誤具體原因?
旅客可通過中國民用航空局消費者事務中心網(wǎng)站向民航局申請確認所乘航班的延誤或取消原因。
確認網(wǎng)址:www.caacca.org.cn
咨詢電話:010-64287798
5、涉及經(jīng)濟賠償怎么辦?
航班延誤后發(fā)生在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間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經(jīng)濟補償問題,不少旅客并不清楚補償?shù)念~度。對此,《規(guī)定》明確指出:
航空公司應制定并對社會公布航班延誤經(jīng)濟補償方案, 方案中應明確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、 補償?shù)姆秶?、條件、標準等內容。
航班延誤時,承運人應嚴格執(zhí)行經(jīng)濟補償方案。
航空公司應制定并對社會公布機坪長時間延誤應急預案,預案內容應包括機坪延誤時的信息告知、餐飲服務提供時間、下機的條件及限制。
航空公司、機場管理機構、地面服務代理人應在收到旅客投訴起7日內,向旅客作出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回復。投訴記錄至少保留2年。
6、兩類情況不用在公開場所安檢
有旅客攜帶貴重物品、旅客植入心臟起搏器或身患殘疾等情況,旅客本人可要求在非公開場所進行安檢。此時,將由兩名以上與旅客同性別的安檢員對旅客進行安檢。
7、這些東西不能攜帶或托運!
民航局日前公布《民航旅客禁止隨身攜帶和托運物品目錄》和《民航旅客限制隨身攜帶或托運物品目錄》,自2017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。
信息首發(fā):2017年飛機延誤15分鐘可要求賠償 還有更多規(guī)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