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熔斷機制首秀引爭議:磁吸效應加劇暴跌,如無補丁還要跌
市場未曾預料,2016年首個交易日,也是A股市場熔斷機制“上線”的第一個交易日,就被“順利”觸發(fā)。
1月4日下午13:12和13:33,滬深300指數(shù)先后觸及5%和7%跌幅,A股兩次被熔斷,第一次暫停交易15分鐘,第二次則直接提前一個半小時收市。
當天市場討論最多的是,是不是熔斷機制本身加劇了“跌成狗”的局面?1月5日會不會繼續(xù)下跌?
熔斷本無罪
1月4日
其實“利空”不少,包括當日離岸人民幣下挫、1月8日萬億解禁潮臨近、PMI數(shù)據(jù)不及預期等。但這些利空似乎都不至于讓A股跌得“如此之深”。
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趙揚認為,市場內(nèi)在調(diào)整需求是下跌主因。從12月中旬高送轉板塊走弱后,市場觀點逐漸轉為謹慎。雖然價值估值相對合理,但創(chuàng)業(yè)板過高的估值和市場供給端的潛在壓力,都制約著市場的進一步上行。
也就是說,原本市場就是有自發(fā)的調(diào)整性需求的,只不過有了熔斷之后被放大了。
不過,國金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師黃岑棟指出,當日的利空中,其實有兩點是不及預期的:
其一是匯率方面。“人民幣對美元早間在離岸市場上出現(xiàn)恐怖貶值,貶了將近0.8%,這個幅度是非常大的。實際上市場對于在節(jié)假日期間央行降準的預期非常強烈,但節(jié)假日期間沒有(降準),是低于市場預期的。”
其二是關于限售股禁令解除的措施。“此前,其實很多機構都在預期,對于限售股禁令解除之后,節(jié)日期間會有一些政策進行對沖,然而沒有。這個也是低于市場預期的,所以導致早盤就會下跌。”
熔斷是下跌“助推器”
一旦當滬深300指數(shù)觸發(fā)了第一個5%的
熔斷閾值后,似乎7%的閾值就已經(jīng)在不遠處“招手”了。
國泰君安首席經(jīng)濟學家林采宜指出,從當日的交易過程來看,熔斷機制設定的閾值卻無意中給恐慌的投資者一個明確的“止損”目標:滬深300指數(shù)首次觸發(fā)熔斷用時2小時15分,而觸發(fā)第二檔閾值則僅僅用了5分鐘左右,這5分鐘的交易時間里滬深股市跌勢加劇伴隨成交顯著放出,顯然是投資者趕在觸發(fā)第二閾值前賣出所致。
黃岑棟解釋,市場情緒是會被放大的。比如滬深300指數(shù)跌到5%的時候,投資者考慮到如果跌到5%就不能拋了,所以就會提前急著拋。而第一次熔斷后,投資者又開始考慮,如果現(xiàn)在還不拋,等跌到7%的時候,交易就結束了,當天就拋不了,所以會在5%下跌至7%的時間里快速出手,便形成了“砸盤”。
“當然,反過來,如果往上漲的話這種市場情緒的推動也成立。”黃岑棟說。
這就是
熔斷的磁吸效應。
所謂磁吸效應是實行漲跌停和熔斷等機制后,證券價格將要觸發(fā)強制措施時,同方向的投資者害怕流動性喪失而搶先交易,反方向的投資者為等待更好的價格而延后交易,造成證券價格加速達到該價格水平的現(xiàn)象。市場表現(xiàn)為漲跌停和熔斷的價位附近存在磁吸力,所以稱為磁吸效應。長城證券策略團隊認為,市場在5%到7%這段時間很短,比如有些優(yōu)質的小股票跌停了,沒有熔斷機制的作用下,可能會有價值投資者抄底。但存在熔斷機制時,買盤會考慮可能觸及熔斷機制,明日存在不確定性,所以買盤就不會急于抄底,寧愿等到明天,造成的結果就是當大盤跌到5%時,再向7%走是很容易的。在這種熔斷制度下,相當于會將很多賣盤的壓力一天一天往后推,大家都會想等賣的力量出清為止??赡軙斐墒袌龅倪M一步下跌。
信息首發(fā):A股熔斷機制首秀引爭議:磁吸效應加劇暴跌,如無補丁還要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