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立法禁啃老”惹爭議 恐將親情推向兩難境地(4)
中國曾是個集體主義為中心的社會,這個社會形態(tài)容易催生財產共享的犧牲主義。在個人私產不多,個人擁有私產差別不大時,共享是社會變得更溫情的一種存在方式,即便共享了,也不會對犧牲者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。在這樣的基礎上,人們會更接受集體所有或國家統(tǒng)有的產權模式。中國進入農耕文明之后,共享傳統(tǒng)幾乎存續(xù)了兩千年,表現(xiàn)在家庭財產上,人們總有一種家庭成員的財產不算 私有財產 的錯覺,尤其是對待父輩或子女財產時,總會把這些財產歸入集體財產(非共有)的關系中。這樣的意識是如此根深蒂固,以至于自己獨占自己財產的家庭成員,往往被視為不孝或不肖之徒,受到道德的斥責。
然而,現(xiàn)在中國已經是年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市場經濟國家,物質基礎的變更和個人財富的增加,所有權神圣的價值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,這幾年來,為保自己的房子不被非法拆遷,為捍衛(wèi)自己的產權,有些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,這進一步彰顯了產權保護需要不斷重申的重要性。
啃老 實質就是子女無償占有和使用老年人財產的行為,是否達到侵權,還要看產權人的意思,如果老年人同意了這種產權轉讓,那么,啃老也無法律問題。如果老年人不同意,子女 啃老 ,自屬侵犯別人財產權行為,自然受法律的懲罰。至于子女要遵守管理老人財產的誠信義務問題,這與中國目前缺乏一個有效的財產信托制度有關,這個問題恐怕是老年人權益受到傷害最嚴重之處,超過混口飯吃的 啃老 。
現(xiàn)如今,家務事似乎越來越 有法可依 了:做兒女的,不常回家看看,違法;啃老,違法。這些法律設計者用心良苦,比如,確實有人不回家看望父母,有人以啃老為能事。
但是,立法者只看到現(xiàn)實的困境,卻沒有看到子女的困境。以常回家看看為例。做子女的誰不希望沐浴親情?但在被加班、被全勤有時成了家常便飯,緊湊工作與逼仄休息的雙重裹挾下,讓做子女的確實很難抽出時間回家,更別說?;丶伊?。再說購票難也是現(xiàn)實難題。當看到孩子收不抵支時,做父母的能忍心不管不問?即便孩子不啃老,父母恐怕也會主動讓孩子 啃 。
其實,美國等國同樣存在啃老族。日前,新華社報道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家貧困兒童中心研究人員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由于經濟不景氣、工作難找等原因,美國18歲至24歲年輕人中52.8%成為啃老族。值得提及的是,為化解啃老族,美國并沒有求助于立法,而是多一些制度設計。美國不少理財公司專門開展業(yè)務,其對象就是那些需要貸款以渡過難關的啃老族。
信息首發(fā):“立法禁啃老”惹爭議 恐將親情推向兩難境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