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街頭避雨 被人販用零食哄睡賣到河源
尋父
深圳街頭避雨 被人販用零食哄睡賣到河源
我現(xiàn)在都認得回家的路 ,1991年出生的鄭雄坤盡管鄉(xiāng)音已改,甚至連家鄉(xiāng)的潮汕話都聽不懂,但談起小時候鄉(xiāng)下的一切,他都歷歷在目:那些年與父母走過的小路,父子攜手前去看的潮劇,回家路上必經(jīng)的祠堂……在河源18年的生活,并未能淡化鄭雄坤尋找父母、回到家鄉(xiāng)的期盼。
18年前在深圳的那個晚上發(fā)生的事,鄭雄坤點滴未忘。 我跟著我媽去擺攤,我比較頑皮,想自己先回去我爸的檔口 ,雖說距離檔口只有幾十米,可天降大雨,5歲的鄭雄坤就躲到一個超市門口避雨。一個30歲婦女走過來,又是給他買玩具槍,又是給他買零食,鄭雄坤就這么被哄得睡著了。
醒來的時候人販子在給我換衣服,舊衣服都扔了 ,鄭雄坤依稀記得那是在人販子的家中,有五六個人看著他,每天對他又打又罵,經(jīng)常不給東西吃。從鄰居處他得到消息,這家人靠販賣兒童為生。
就這樣過了約1年后,一個80來歲的老人花了8000元將他領走,帶到了河源市東源縣地遠村。老人姓張,膝下有一子已去世,張家斷了香火,老人遂買下他當孫子養(yǎng),但鄭雄坤依舊稱其 養(yǎng)父 。
此后鄭雄坤被改名為張銘,如今身份證上的信息也是如此,出生年月則改成了1993年。但鄭雄坤沒忘記自己的過去, 我一直想找回親生父母 。
鄭雄坤在養(yǎng)父的照料下過了三年多,2000年到老人在清遠的女兒家生活,開始讀小學。但老人始終割舍不下對鄭雄坤的思念,2001年又將他接回到河源,這次他生活在河源的一個 姑姑 家,直至初中畢業(yè),老人在這期間已去世。談及養(yǎng)父家人對自己的態(tài)度,鄭雄坤不愿多說,只表示一切還好。
初中畢業(yè)后,鄭雄坤開始到社會上打拼。在河源一家酒店廚房做了1年學徒后,抱著找到親生父母的期望,鄭雄坤來到深圳市羅湖區(qū)打工。每天12個小時的廚房工作,讓他一個月只得到一千七八百的工資, 但我出來后沒跟他們要一分錢,我就養(yǎng)活自己,就是要找到我爸媽 。
談起打工日子的那些閑暇時間,鄭雄坤說自己常常會獨自落淚, 很難受 。沒有其他的休閑消遣,他每天收工回家,找回父母成了這些時間里頭的一個坐標軸,生活的目的以此為基準,甚至對著養(yǎng)父的家人,鄭雄坤也直言不諱誓要找回自己的父母。
2012年鄭雄坤又轉到東莞打工。從一些電視節(jié)目和網(wǎng)站他受到啟發(fā),2012年12月1日他在東莞 寶貝回家 網(wǎng)及中國尋人啟事網(wǎng)登記了相關信息。2013年回到河源時,鄭雄坤又到東源縣派出所報案,警方進行采血、入庫,但之后并無進展。
我都沒有想到真能找到 ,鄭雄坤甚至有些驚訝,在2014年命運終于收回了那個玩笑,讓他找回了家。
信息首發(fā):兒子5歲被拐賣 18年后“網(wǎng)遇”父母